瑞芳鎮的猴硐,這處曾經繁榮的煤礦之鄉,
過去除偶有搭平溪線的旅人暫時駐足外,
在旅遊版圖上仿如從不曾存在。
然而近年因「貓村」之名不脛而走後,逐漸吸引年輕旅客探訪,
而今猴硐煤礦博物園區也在去年七月成立,
提供了觀光、近郊踏青另一絕佳去處。
近年由於愛貓朋友在猴硐捕捉到許多生動的貓兒鏡頭,
在網上流傳並引起熱烈迴響,讓猴硐冠上貓村之名。
貓咪若有所思的神情,相當討人喜歡。
↓要跟當地貓咪多些互動,不妨自備逗貓棒,
和牠們玩一玩,能捕捉牠們可愛的神情。
↓猴硐山區的「瑞三選煤廠」,早年有最大媒鄉之稱,
雖然隨著礦業沒落,風光早已不再,
新近成立的「猴硐煤礦博物園區」,卻可引領遊人感受昔時的礦山風采。
園區內保留早期產礦機器與辦公舍房,
部分外牆還有重新粉刷,漆上復古字樣,試圖還原礦場原來面貌。
↓「瑞三運煤橋」,
橫越基隆河,當初是作為河谷兩側煤礦與整煤場的運輸,
如今已成為歷史的遺跡。
觀看這座紅磚與水泥砌成的大橋,在青山與錯落的房舍映襯下,流露著濃濃古意。
鏽蝕鋼樑營造鐵道風情,山城景緻與河岸風光融為一體。
侯硐旁的「大粗坑古道」是名導演吳念真的故鄉,
而去年11月吳導演剛出版新書《這些人,那些事》,
為了宣傳新書,吳導充當導遊,帶領讀者來到故鄉侯硐參觀,
讓書迷深入了解他從小生長的故鄉,更細說他小時後和弟、 妹童年往事。
已廢棄的大粗坑聚落,在採礦的黃金時期,原有400多戶人家,
居民消費能力高,曾經繁華一時,
後因金礦枯竭而集體搬遷,如今都已人去樓空,
留下曾有過的聚落遺跡,堙滅於荒山野草之中。
↓ 為紀念去世的貓明星「黑鼻」,目前被台鐵封為列車長,
紀念牠可愛又親人的模樣,
甚至在侯硐火車站設立「黑鼻」塑像,供觀光客合影留念。
想尋找這些貓咪,出站後,上月台天橋,往後車站方向走,
一到車頭頂聚落口,就會有貼心的「貓村地圖」了。
↓ 火車站月台天橋,都佈置得非常漂亮,旁邊更有各個貓明星的圖片。
從此地開始,不管怎麼走都會遇見貓,
車頭頂這兒有許多小徑、階梯,每個轉角處都有小貓蹤影,
牠們形貌有別、姿態各異、性情也大不同,
親人的、好動的、懶洋洋的都有,有如貓咪大觀園。
當地光復里居民,也因對貓友善,與貓共存的生活街景聞名,
被外界暱稱為「貓村」,近來更因此掀起「侯硐」旅遊拍照熱潮。
即使是平日,仍吸引許多遊客、小朋友來遊覽,
人手一台相機,見貓就拍。連水溝裡的小貓都不放過。
而愛貓的志工朋友們,也貼心地在貓街上做了指示牌,
指引訪客「尋貓動線」,同時也希望訪客輕聲慢步、勿過度打攪貓兒的告示等。
↓ 這些早在網路上流傳的貓兒們,也各自有支持者,
其中甚至有貓明星「四大天王」,
由左而右分別名為大頭、流鼻涕、黑鼻、麒麟尾。
↓ 這隻該不會是「黑鼻」的後代吧!
↓ 以為在車展才看得到的景象,沒想到這裡也有。
連土豆拿鐵也加入搶拍行列,到底再拍什麼咧?
原來是兩隻『貓精打架』阿!
男生拍完,女生拍!
貓:你們拍夠了沒?有這麼好拍嘛!我Pose都擺好久了,會酸咧!
人家我正好睡,別再吵了啦!
猴硐車站前,有已超過一甲子的阿蝦古早味麵攤;
乾麵、米粉湯看似簡單,入口時卻有道地的油香,成了價廉味美的佳餚。
逛完侯硐貓村,因為太精彩太好玩了,耽誤了我們下一個行程~ 九份,
太陽快下山了,上車前,再依依不捨跟侯硐拍張照、see you next time囉。
交通:
多數人都是搭台鐵東部幹線火車前往,在侯硐車站下車。
活動區域大都在侯硐車站的前站與後站附近而已,所以非常方便。
自行開車者,從瑞芳走瑞侯公路即可到達。
車站附近有停車位。平日還算好停車。